为呈现这例因情绪表达障碍引发家暴的婚姻咨询全貌,本文将结合家庭系统理论与情绪聚焦疗法,以飞米粒心理咨询师的服务为主线,详细拆解咨询原理、流程、技术及注意事项,还原从冲突到修复的全过程。
此案例通过飞米粒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干预,印证了情绪表达能力对婚姻关系的核心影响。
所有案例信息都去掉隐私信息。
一、案例基本信息
来访者信息:求助者为 38 岁已婚男性陈某(化名)与 36 岁妻子林某(化名),结婚 12 年,育有一子。陈某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性格内敛;林某为全职主妇,性格外向。
核心问题:陈某因长期不擅表达情绪与想法,在夫妻冲突中常以沉默应对,情绪积压至临界点时会通过殴打妻子宣泄愤怒,近 3 年已发生 5 次明确家暴行为。林某因持续遭受暴力与情感忽视,出现焦虑、失眠症状,夫妻关系濒临破裂。
求助契机:最新一次家暴后林某报警,经派出所调解建议去做婚姻家庭咨询,夫妻二人共同前往飞米粒心理机构寻求帮助。
二、咨询原理支撑
飞米粒心理咨询师以家庭系统理论与情绪聚焦疗法(EFT) 为核心理论支撑,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技术形成整合干预方案:
家庭系统理论:飞米粒心理咨询师指出,陈某的暴力行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夫妻 “沉默 - 指责 - 爆发” 不良互动循环的产物。林某的情绪追问与陈某的情感回避形成负向反馈,最终以暴力打破平衡,需从系统层面重构沟通模式。
情绪聚焦疗法(EFT):该疗法认为婚姻冲突的核心是情感联结断裂。飞米粒心理咨询师通过唤醒深层情绪、修复依恋关系,帮助夫妻穿透暴力表象,触及陈某 “恐惧不被理解” 的原生情绪与林某 “渴望被重视” 的情感需求。
认知行为补充:针对陈某 “表达感受就是软弱” “表达解决不了问题”的不合理信念,飞米粒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重构,打破其对情绪表达的认知偏差。
三、咨询流程(2 个月共 8 次咨询)
(一)关系建立与评估阶段(第 1-2 次)
安全氛围创设:飞米粒心理咨询师首先明确咨询伦理边界,强调 “不批判、重修复” 原则,尤其向陈某说明家暴行为的危害性,同时避免标签化指责,消除其防御心理。
双线信息收集:采用 “背靠背” 访谈法,分别与夫妻二人沟通。对林某侧重倾听其创伤感受与关系期待,对陈某则聚焦情绪表达障碍的形成历程,结合家庭图谱绘制,发现陈某原生家庭中父亲亦存在 “情绪压抑 - 酒后施暴” 的行为模式。
问题标定与方案制定:飞米粒心理咨询师明确核心问题为 “情绪表达缺失导致的依恋损伤”,共同制定目标:终止暴力行为、掌握情绪表达技巧、重建情感联结,并约定每周一次线下咨询,配合每日家庭作业。
(二)情绪唤醒与认知重构阶段(第 3-5 次)
情绪溯源工作:飞米粒心理咨询师通过 “冲突情景再现” 技术,引导夫妻回溯家暴发生前的细节。当陈某提及 “每次她追问时都觉得胸口发闷”,咨询师即时进行情绪标定:“这不是烦躁,是长期不被理解的委屈与无力感交织的情绪过载”。
原生家庭探索:运用跨代传递阻断技术,帮助陈某看到父亲的行为模式对自己的影响,打破 “男人就该忍,忍不住就动手” 的认知闭环。飞米粒心理咨询师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忍到动手真的解决了问题吗?和父亲当年的结局有何不同?” 引发其深度反思。
初步技能训练:教授 “身体扫描 - 情绪命名” 基础方法,指导陈某在紧张时察觉身体反应(如拳头紧握、太阳穴发胀),并对应标注 “愤怒”“焦虑” 等情绪,避免情绪累积至暴力爆发。
(三)互动重塑与巩固阶段(第 6-8 次)
沟通脚本训练:飞米粒心理咨询师重点指导 “我句式” 表达法,将陈某的暴力触发场景转化为可表达的需求,例如把 “被追问后的动手” 重构为 “我今天工地出了事故,特别累也很慌,你一直问我,我感觉喘不过气,想先安静十分钟再和你说”。
依恋对话实践:创设 “深夜心声” 专属时段,建议他们睡前做 10-30 分钟谈心,不评判的聊聊生活,感情等。
关系修复仪式设计:结合夫妻兴趣共同制定 “每日十分钟牵手交流”“周末早餐共备” 等仪式,通过固定互动强化情感联结,由飞米粒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复盘仪式执行效果并优化调整。
(四)随访与维持阶段(咨询结束后 1 个月)
飞米粒心理咨询师进行两次线上随访,查看夫妻情绪日记记录情况,针对 “工作压力大时表达退行” 的问题,补充 “5 分钟呼吸解压法”,确保咨询效果长效维持。
四、核心咨询技术应用
情绪标定与赋能:当陈某首次尝试说出 “我其实怕自己没本事养家” 时,飞米粒心理咨询师即时肯定:“你能说出这份担心特别勇敢,这比压抑到动手更像男人的担当”,以正向强化巩固表达行为。
角色扮演与换位思考:模拟 “林某独自带娃崩溃”“陈某工作失误受挫” 等场景,让双方体验对方的情绪处境。当陈某看到林某复刻自己 “沉默 - 爆发” 的状态时,终于理解:“原来我不说话的时候,她和我被追问时一样难受”。
家暴成本量化:飞米粒心理咨询师结合法律法规与心理影响,为陈某列出 “法律惩戒、孩子心理阴影、夫妻信任破裂” 等隐性成本,使其直观认识到暴力的破坏性,强化改变动机。
家庭作业督导:每日情绪日记互评与每周 “修复仪式” 执行情况,由飞米粒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逐一点评,例如针对陈某 “日记只写事实不写感受” 的问题,示范补充 “看到你没按时回家,我既担心又生气,担心你出事,生气你又不说一声”。
五、咨询注意事项
安全优先原则:飞米粒心理咨询师在首次咨询即明确告知林某家暴庇护资源与报警渠道,每次咨询前均确认其近期安全状况,避免因咨询过程激化矛盾导致二次伤害。
避免受害者指责:针对林某 “是不是我太唠叨才让他动手” 的自我怀疑,飞米粒心理咨询师坚定澄清:“表达需求没有错,错的是用暴力回应需求的方式”,同时引导其调整沟通时机,而非否定其情感需求。
平衡关注与边界:在聚焦陈某表达障碍的同时,飞米粒心理咨询师亦关注林某的创伤修复,通过共情倾听与情绪疏导,避免咨询沦为 “施暴者单方面改造”,确保夫妻双方均获得心理支持。
伦理与法律衔接:明确告知陈某家暴行为的违法性,但其咨询过程内容遵循保密原则,但若出现 “即将再次动手” 的危机预警,飞米粒心理咨询师将启动危机干预预案,必要时联系相关部门。
长效性保障:强调咨询效果依赖持续实践,避免夫妻产生 “咨询结束就万事大吉” 的认知偏差,通过随访与技能迭代,帮助其建立自我调节能力。
六、咨询效果评估
行为改变:咨询期间及结束后 1 个月内,未再发生家暴行为,陈某在 3 次情绪激动时均采用 “暂停 - 深呼吸 - 表达” 的方式替代暴力。
认知提升:陈某在随访中表示:“原来表达感受不是软弱,说出来反而心里轻松,老婆也不瞎猜了”,已能清晰识别自身情绪并命名。
关系改善:夫妻互动中 “指责 - 沉默” 循环消失,林某焦虑症状缓解,双方每周能主动开展 2-3 次深度交流,家庭氛围明显温暖。
技能巩固:“我句式” 表达与情绪日记成为日常习惯,陈某已能自主运用身体扫描法预防情绪失控。
如果你的婚姻也陷入了冲突矛盾,寻求飞米粒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