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飞米粒心理咨询创始人许定远,今天和大家分享心理咨询师的运用推广技巧。
其实销售并不是要讲干活,而是情绪共享,填补恐惧,给与希望等。可是我们咨询师会认为那是忽悠,因此很难卖出课,虽然我们要讲究伦理,但是这一套思路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很多老师曾向我提出疑问:为什么越专业反而越赚不到钱?甚至有的老师还分享,有个助教即便讲课会出错,课程销量却依然很好。
很多人之所以搞不明白 “为什么越专业越赚不到钱” 这个话题,是因为没有分析清楚题干。实际上,这包含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越专业” 中的 “专业” 指什么
当我们讨论 “越专业” 时,需要明确这里的 “专业” 究竟是什么意思。
1. 它指的是在获取流量方面特别厉害、特别专业吗?
2. 还是指在卖课方面特别厉害,场场都能爆单?
3. 又或者是指自己拥有一套完善的教研体系,学生学完之后没有问题,学习效果特别好?
其实,大多数老师所认为的专业,指的是教研教学专业,而不是获取流量专业,也不是卖课专业。所以,我们必须清楚,这里讨论的 “专业” 是教研教学专业,而不是前两者。
问题二:卖不出去课的原因分析
在互联网上卖课,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简单,来人了直接推销,对方买或不买就结束了。互联网卖课主要分为两个场景:
1. 直播卖课:通过直播的形式向观众推销课程。
2. 短视频卖课:更新短视频,吸引用户询问是否有课。
而在这两个场景中,想要成功把课卖出去,是有步骤的。具体如下:
1. 被刷到:在自媒体平台上,用户首先得能够刷到你的内容,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2. 进入界面并停留:用户刷到后进入你的界面,并且愿意停留下来,认真聆听你所讲的内容。
3. 产生意向:用户听了一段时间后,认可你讲的内容,才会产生 “这个老师有没有课” 的意向;反之,如果不认可,就不会有购买意向。
4. 进行销售:当用户有了意向,你需要主动推销课程,引导用户购买。
5. 用户购买:用户完成购买行为。
6. 用户学习:用户购买课程后开始学习,之后才能体会到课程内容和教研质量的好坏。
由此可见,在用户购买课程之前,有诸多环节需要考虑,包括是否能刷到、是否点进去、是否停留、是否购买等。而很多人往往只关注购买后的教研专业度,却忽略了购买前的这些关键维度。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漏斗模型,最终用户购买课程并学习,才会涉及到专业维度,但在购买之前的所有环节,都需要我们做好流量和营销工作,并且不是盲目去做,而是要基于内容。
这里就涉及到我们的四大能力模型,即吸引力、内容力、营销力、教研力。回到最初的问题 “为什么越专业越赚不到钱”,专业只是付费后的最后一步,而付费前的吸引力、内容力、营销力,如果没有做好,就很难实现课程销售。就像有人说 “我把钱给你,我跟你学学”,但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接下来,我将详细讲解这四大能力该如何打造,让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老师,也能通过这四大能力赚到钱。
我之前刷到一个视频,标题是 “普通人如何一年赚一千万”,视频中说两百块钱的课,卖六万单就能赚到。如果要赚一亿,以此类推即可。但这只是简单的算数,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去实现,而不是单纯计算数字。今天,我将给大家讲四个环节和四大能力,以及每一步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具体做法。
同时,大家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判断能力,思考内容是否有深度、逻辑是否正确、对自己是否有帮助,而不是盲目点赞。我希望我的内容能让大家真正学到东西。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艾伯特提出过一个 “五五三八七法则”,这个法则应用在我的课程中效果非常好。该法则指出,在与人沟通时:
1. 55% 取决于感官:第一眼看到对方时,55% 的印象由对方的穿着、气质、形象等感官因素决定。
2. 38% 取决于说话表现:38% 取决于说话的表情、语音、语调、状态等是否吸引人。
3. 7% 取决于内容:只有 7% 取决于说话的内容,也就是内容力。
吸引力
基于 “五五三八七法则”,在做直播或短视频时,吸引力至关重要。
1. 利益吸引:标题一定要与用户相关,是用户感兴趣、想要了解的内容。比如 “普通人如何利用兼职年入百万”,这样的标题能抓住用户想要赚钱的心理,体现利益点,吸引用户点击。
2. 效率吸引:例如 “XX 考试考前逆袭大招,押题模板,压到就能提多少分”,突出效率,与用户需求紧密相关。吸引力的本质是人性,就像相亲时,第一眼会看眼缘,眼缘好才会进一步沟通,这就是吸引力在起作用。
此外,在短视频和直播间中,即便你平时性格安静,也需要保持亢奋、充满激情的状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音语调吸引用户,因为只有自身充满能量,才能吸引那些缺少能量的人。
内容力
在短视频和直播间中,内容力的体现并非单纯展示解题能力。比如讲解数学题,不是把题目解对了就厉害,而是要向用户传达这道题为什么是压轴题、容易出错的点在哪里、易错环节是哪一步,以及这一类压轴题的解题方法,让用户清楚用了你的方法能拿到多少分、正确率有多高。要时刻体现你懂用户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疑虑,并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很多人拍短视频存在 “自嗨” 现象,只讲自己想讲的内容,甚至晦涩难懂,导致用户没有兴趣。我们应该猜测用户想听什么,将用户想听的内容组织成有吸引力的言语,先勾起用户的兴趣,再围绕用户的痛点、恐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展示自己的专业性和解决办法,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营销力
营销力对于课程销售来说是关键环节,但很多人存在困惑:
1. 产品定位不清晰: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主要分为两类:
* 同质化产品:对于同质化产品,要突出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效果。这里的效果不仅指最终结果,还要展示整个过程的专业性,让用户清楚每一步是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实现路径可视化。
* 非标品:非标品由于产品独特,没有明确的对比标准,其核心就在于营销手段,看如何把产品卖出去。
2. 不好意思卖课:很多老师之前在体制内工作,或者在教育机构时由销售帮忙卖课,自己不好意思推销。但如果想要把课卖好,就必须克服这个问题,经历吸引力、内容力、营销力这前三个维度,自己想办法去实现销售目标。
3. 不会卖课:总结出一个卖课口诀,即 “总结升华,唤醒需求,情绪感染,给予理由” 。按照这四步,课程会更好卖。如果想要更系统的学习,后续我会推出专门的视频课。
教研力
当课程成功销售出去后,才真正涉及到教研力,也就是最初所说的 “专业”。教研力的核心在于用户购买课程并学习后,是否满意,以及是否愿意向他人介绍。然而,仅靠优秀的教研能力,想要推翻吸引力、内容力、营销力的重要性是不现实的,因为整个销售过程就像漏斗一样,是从上往下逐步筛选的,而不是平行的。
这就是很多拥有专业知识的老师却赚不到钱的核心原因。我们再举个例子,像张继科、张伟丽,他们在各自领域非常专业,同时也具备吸引力、内容力和教学力,所以他们的课程卖得很好。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五力模型,我少讲了一个 “意愿力”。在付费这条道路上,你是 “想赚钱” 还是 “必须要赚到钱”,这是有区别的。就像之前培训时说的,“想做、去做、坚持做和拿到结果”,这是四件不同的事情,而强烈的意愿力,会促使你更努力地去实现目标。